關燈
護眼
简体
39 點將封侯趁少年(第1/2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從許縣來的悲訊是陳寔病卒了,從洛陽來的喜訊是朝中給荀貞平定魏郡的封賞總算下來了,朝廷錄荀貞前後功,拜爲潁陰侯。

    陳芷離家來冀州前,專程回了趟孃家,拜別陳寔,當時陳寔身體尚好,一別兩年多,卻一病不起,故去了。

    據許縣來奔告此悲訊的陳氏族人講,陳寔是在上個月丙午曰去世的,時年八十三歲。這是高壽了,也算是喜喪。

    陳寔名重海內,他病逝的消息傳出後,只豫州境內赴者就有數千人,這個來報訊的陳氏族人在半道上聽說大將軍何進也遣使弔祭。

    陳芷哭成了淚人,她少年失怙,和陳寔的感情很深,哭得幾次暈厥。

    荀貞亦爲之傷悲嗟嘆。

    他問這個來報訊的陳家族人:“陳公名重天下,赴吊者衆,貴族中可人手可夠、諸事可備?”

    “君家的家長親至我家,六龍等先生也去了我家,文若等君家子弟和樂文謙等君之故吏亦紛紛齊至,文若、文謙等並上請郡府遣人協助,多賴君家、鄙縣寺和郡府之助,諸事均得以井井有條。”

    “陳公天下望,今亡故,當立碑文,垂範後世,不知碑文欲請誰人做?”

    “陳留蔡伯喈與我家是舊交,我家已遣人赴吳,告之此悲訊,我家少君欲請他書做碑文。”

    蔡邕文字好,書法也好,立在太學門外正定《六經》文字的碑就是他寫的。早年間,他因看不起宦官王甫之弟,在酒席上不願應王甫之弟的旋舞,使王甫之弟因之而慚辱大怒,爲保全姓命,不得不亡命江海,遠至江南,現在吳郡一帶。

    荀貞頷首說道:“亦只有蔡議郎之文、書,方配得上爲陳公寫碑文。”

    陳芷是陳寔的孫女,當爲陳寔守孝一年。荀貞欲誅趙氏,本就打算在動手前送遣陳芷諸女歸家,正可趁此機會讓她和遲婢、唐兒回去了。

    因見陳芷太過悲傷,荀貞沒有馬上就派人護送她歸家,而是罷朝了幾天,每曰陪着她,溫言開慰,以解其悲慟,等她的心情好了些後,才選了二百精勇義從,命之護送她歸家,以不放心陳芷一人回去爲名,又叫唐兒、遲婢陪她回去。

    唐兒、遲婢雖依依不捨,但也不放心陳芷,因接受了荀貞的安排。

    來報訊的這個陳家的人也跟着一塊兒返程歸鄉。

    荀貞親把陳芷諸女送出鄴縣,望其遠去,直到看不到她們一行的車駕了,方纔歸縣。

    郡縣吏民聞陳寔過世,不少人來郡府向荀貞表示悲痛、慰問之情。

    陳寔今年八十三歲了,和荀淑、鍾皓是同一代人,是他們這一代名士裏碩果僅存的,冀州士子也皆知其高名、重其品行,就在那個來報訊的陳家人來到魏郡後的這幾天裏就有好些魏郡的士子動身趕去許縣赴吊,和陳芷她們一路去許縣的便有十幾人。

    可以這麼說,趕赴許縣赴吊的冀州士子的車駕是絡繹不絕,相望於道。

    荀貞作爲孫女婿,不必辭官服孝,可也得表示一下他的哀痛。

    罷朝是其一,食素、穿粗衣、不飲酒是其一。

    他哀痛,郡府的吏員也得跟着哀痛,就在郡府上下一片哀痛之中,洛陽的詔書到了。

    隨着詔書來的還有何顒的一封信。

    詔書錄荀貞前後功,拜爲潁陰侯,食五千戶。

    潁陰侯,荀貞這是被拜爲縣侯了。

    漢之侯總體而言分爲縣、鄉、亭三等,分別以縣、鄉、亭爲食邑。

    具體到縣侯,又分爲幾個等級,第一等的縣侯食數縣,第二等的縣侯食大縣,第三等的縣侯食小縣,又有一種縣侯,雖得封大縣,但因功勞不夠,所以不能盡食縣中全部的民戶,而是由朝廷劃出部分民戶與之,供其“衣食租稅”,以爲食邑,詔書裏規定荀貞“食五千戶”,便是這一種了。

    潁陰是大縣,最盛時人口數萬,現經黃巾之亂,人口雖然減少,卻也仍是大縣,本朝至今,得封潁陰爲食邑的共有兩人,一個是梁冀的從子梁馬,一個是先帝之女潁陰長公主,不是外戚就是公主,荀貞和他們顯是不能比的,所以沒有食全縣的待遇,然即便只食五千戶也不低了,且封地是他家鄉,這是格外的優待。

    荀貞不敢相信朝廷對他會這麼大方,幾疑聽錯,看過何顒的信後才知,他能被拜爲潁陰侯實是走了運,是袁紹、何顒等爲他力爭的結果。

    就像荀攸此前對荀貞說的:荀貞從皇甫嵩擊黃巾,功高;爲趙中尉,安定趙郡、擊退張飛燕,功又高;爲魏太守,到任才幾個月又平定於毒之亂,功又高,朝廷不能不再封賞他了。

    可怎麼封賞就有說辭了。

    張讓以荀貞先擊黃巾、復安趙魏,宣揚了漢家天威爲名,建議今天子詔拜他爲宣威侯。

    宣威侯聽起來很威風,宣威也是個縣,拜爲縣侯,侯名又如此威風,似是個很好的建議。

    可問題是荀貞的這個侯又不是名號侯,是封地侯,名號侯講究侯名的蘊意,如班固經營西域,揚國威於境外,是故得封定遠侯,封地侯不講究這些,封地侯講究的是美縣豐邑,因爲這關係到被封侯之人的經濟收入。

    宣威屬涼州武威郡,地處邊陲,往西再過三個郡就是西域,周圍都是沙漠,人煙稀少,無所出產,把荀貞的食邑定在這裏,和不給他食邑沒什麼區別。

    從中興至今,遠封在涼州的侯,區區三人而已,而且這三人所封之地也不是像宣威這樣的偏遠貧瘠之地。

    袁紹等人爲荀貞據理力爭,最終以“建武元年封功臣,諸將皆佔豐邑美縣,唯丁綝願封本鄉,建武二年,祭遵得封潁陽,今貞,潁陰人,先擊黃巾、復安趙魏,功高軍中、平定地方,有功於國家,何不封之於潁陰,以比美世祖,示朝廷之優仁”而說動了今天子,最終定下封荀貞爲潁陰侯。

    丁綝和祭遵俱是潁川人,丁綝是定陵新安鄉人,他從光武征伐有功,建武元年封功臣,諸

    將皆欲得縣侯,只有他獨求封本鄉,祭遵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潁陽人,建武二年得封潁陽侯。這兩人都是荀貞的同郡人,都得封家鄉爲食邑。袁紹等以此爲例,用“比美世祖”的說辭說動了今天子。

    總而言之,荀貞能得封家鄉爲食邑,實得感激袁紹、何顒等人。

    荀貞修書一封,感謝了袁紹、何顒等人的幫助,並寫信去族中,告之族人此事。

    荀氏族人多是知書守禮的儒生,又有荀衢在家看管,荀貞倒是不憂族人會仗他之勢在縣中跋扈。

    漢重軍功,通常而言,非軍功不得以封侯,封侯可以說是兩漢名臣、志士在榮譽上的最高追求了,得封潁陰侯這件事傳到家鄉後,可以想象得到荀緄、荀衢等族人的歡喜。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