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82 荀鎮東巡行二州(七)(第1/3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彭城郡佔地不大,南北最長處二百來裏,東西最寬處百餘里,境內共有八縣。

    泗水由公丘縣南的沛縣城北,流入郡中,河道大體呈西北、東南流向,把彭城郡近乎平均的分成了南北兩個部分。廣戚、傅陽、武原、呂四縣在泗水北;留、彭城、梧、?甾四縣在泗水南。彭城縣,是彭城郡的郡治所在。

    廣戚、彭城兩縣都臨泗水,一在水北,一在水南。

    在廣戚縣待了一天多,於姚昇、高甲等的前引下,荀貞的車駕隊伍繼續行進,沿着泗水一路朝東南而行,約百里遠近,渡過泗水,復行數裏,即至彭城縣的縣城。

    便從昨天起,忽然變了天。

    彤雲密佈,北風呼嘯,整個天地間都是灰濛濛的。

    沿途經過的田地,被凍得硬邦邦的,偶見有稀疏的雜草,抖抖索索地搖曳於土壤的縫隙間。

    彭城縣附近的泗水河段是有橋的,荀貞等就是從橋上過的泗水。

    過橋的時候,寒風拂過寬闊的河面,帶着水氣撲面而來,更是增添了幾分溼寒之意。

    入進彭城縣城。

    許是因爲變天的緣故,縣中街上冷冷清清,沒多少行人。

    透過車窗,荀貞打量街道兩邊。

    整整齊齊地種着道邊樹,而今樹的葉子已然快落個乾淨,唯剩下光禿禿的樹枝,看起來頗是蕭瑟,但可以想象春夏時節,這些樹木枝繁葉密之時,不但能供經過的路人暫往樹下乘涼,而且必然也會把彭城縣內裝飾得鬱鬱蔥蔥,充滿生機。

    樹下是溝渠。

    此類溝渠,即近似於後世的城市下水道。

    溝渠上蓋着石板。

    荀貞抽鼻子聞了聞,沒聞到什麼異樣的味道,這說明溝渠是有人經常清理的。

    路經城西的“市”時,荀貞叫停下車來,攜姚昇一道,順便入市中做個臨時的視察。

    “市”外有圍牆,有大門,大門邊上有個門樓,能夠看到,一座銅鐘懸掛於門樓中。這座鐘,是用來通知城中百姓每天的“開市”、“閉市”的。

    門吏不認識荀貞,但認得姚昇、高甲等本郡的這幾位大吏,慌忙拜迎。

    姚昇沒有理會他,只隨意地擺了擺手,示意他起身讓開道,待此門吏起身退到一邊後,他就親自在前帶路,過了市門,引着荀貞入到市中。

    市中和街上的情況類似,也是沒多少人。

    不過商鋪都開着門。

    荀貞大眼掃了一圈,估算了下這“市”中的商鋪數量,心道:“大約百多個。”

    彭城郡非是大郡,按常理說,如彭城這樣大小的郡,便是其郡之郡治,通常縣裏“市”內的商鋪也是沒有百十之數,至多幾十個的。

    卻彭城縣的“市”中之所以會有如許多的商鋪,乃是因爲彭城郡地接豫、兗兩州,豫州、兗州的不少行商到徐州的第一站,往往就是彭城,換言之,亦即縣中外來的商賈比較多,商品的種類、數目隨之也就較多,故此商鋪的數量自然而然的也就較多了。

    這些商鋪的主人,多數是彭城縣當地的土著,此外,亦有買賣做得比較大的些許豫、兗等郡的行商,——置辦了商鋪,其實就已不僅是行商,且也是坐商了。

    見到姚昇等人來到,諸個商鋪的夥計,紛紛拜倒店外。

    “市”的“市長”本來正在門樓上的室內烤火取暖,聞得市吏報訊,趕緊下了門樓,匆匆忙忙地跑了過來,大老遠的,就也拜倒在了地上。

    荀貞笑顧姚昇,開玩笑地說道:“叔潛,你的威風不小啊!”

    姚昇不以爲意,說道:“我好歹是彭城郡的長吏,就像我迎接明公一樣,他們下拜迎我,不亦理所當然麼?況且市長、市吏,乃是何等的肥差?彼等對我,較以別吏,自就會更加恭謹,卻是唯恐一個惹得我生氣,丟了此差。”

    都知商人有錢,“市長”、“市吏”,正是直接管着商人買賣的官職,誠如姚昇所言,確是上好的肥差。

    荀貞問道:“市中商賈,都是有市籍的吧?”

    所謂士農工商,商人與編戶齊民不同,他們自有他們的戶籍,便是市籍。只有市籍的商人,才能在市中開設商鋪,無有市籍的,則是禁止開設商鋪,——這也是爲了保護農業的生產。

    不過,卻亦有一些貴族、官員,或本地的大姓、豪強,眼饞商鋪的利潤,遂儘管沒有市籍,而走通關係,也在市中置了商鋪的現象。

    荀貞此問,問的就是彭城縣的“市”裏,有沒有這樣的人。

    姚昇答道:“少一個市籍的商鋪,就少收一份市稅。若在太平之時,我或許對‘非市籍而置商鋪’者,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卻值此明公用武,最需糧財之際,我自是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我彭城郡內。是以,明公儘管放心,凡我彭城郡各縣之市,市裏的商鋪,盡皆都是有市籍,斷無非市籍而置商鋪之人!”

    荀貞頷首,說道:“我問是不是都是有市籍的,叔潛,亦非只是因爲市稅這塊兒,是州府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還有另外一個緣故。”

    姚昇笑道:“明公且先別說,容我來猜上一猜。”

    “你猜。”

    姚昇說道:“這另外一個緣故,想來必就是明公擔心若多有非市籍而設商鋪者,這股風氣一旦瀰漫開來,或會不利於郡縣百姓安心耕桑。敢問明公,是此緣故麼?”

    荀貞笑了起來,說道:“知我者,卿也。”

    沒有商人,南北貨物就不能流通,商業很重要。尤其荀貞有前世的見識,他對商人,更是無有什麼輕視之意。唯是當下時代,畢竟是農業爲重的,人以食爲天,在糧食尚不夠喫的背景下,那麼“重農輕商”,嚴格限制編戶齊民經商,也就是迫不得已,只能如此的了。

    沿市中道路而行,荀貞一一察看市裏各個商鋪所售賣的貨物都是什麼。

    有徐州、彭城當地產的銅器、漆器、絲織物、布匹、酒、喫食、農業用具、刀劍等,也有兗州、豫州的特產,還有一個書肆,專門賣書的。

    荀貞進到書肆,看了一看。

    賣的書既有前賢著作,亦有當代名著,鄭玄的幾本注經,其中也有。

    荀貞拿起了一本《荀子》,翻了翻,問書肆的夥計,說道:“哪本書賣得最多?”

    書肆夥計做的雖是買賣,到底是與書打交道,打扮頗有三分文氣,只是他雖不知荀貞何人,但從姚昇、高甲等對荀貞的恭敬態度上,卻也約略猜出了荀貞的身份,因唯恐失禮,不免就顯出了束手束腳的拘謹,他手腳都沒處放似的,躬身俯首,回答說道:“康成公的幾部大作與這本《荀子》,是小店賣的最多的書。”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