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第六十九章 山水(第1/3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不用幾百年後國外的《戰爭論》來科普,稍有常識的人也都知道,戰略決勝一般要以特殊據點的得失和戰略會戰來做了結,而戰略會戰的優先級又一般遠遠大於據點的得失……存地失人,則人地兩失,存人失地,則人地兩存,這個道理毋庸置疑。

    至於西軍與御營中軍的軍頭們,雖然未必能個個都能說道個一二三四下來,可作爲積年的軍頭,又有誰心裏不懂這番道理呢?所有人都明白,一旦全軍扔下城市防衛圈,開始向前逼近,主動尋求決戰時,那就真的是要一戰而定乾坤了。

    故此,當日事畢,趙玖將中軍大帳讓給吳玠,自己退至後營歇息以後,來私下求見的軍官們往來不停,便是沒來的,也都讓楊沂中給代傳了札子。

    而趙玖也是乾脆,乃是直接將求見和遞札子的軍官依次喚來,單獨召見。

    這些人裏面,有的是來勸官家不要親自冒險的,也有勸官家改弦易轍的,同樣還有單純來表決心的……但當此時機,無論何人,無論何意,身爲官家,趙玖都要儘可能的捏合勉勵他們,讓他們把心思放在決戰之上。

    沒辦法,他又不是李世民,打仗根本不可能有太大指望,而這是他少有能發揮一個天子作用的方式。

    就這樣,這一日交流到深夜,御營中軍統制官們幾乎人人都來了一次,方纔作罷。而翌日一早,按照吳玠軍令,御營軍官各自回去領兵,荊姚這裏的西三路大軍卻正式開始整軍北上,試圖進逼白水。

    第一日倒沒什麼可說的,吳玠簽署軍令,大軍即刻出發向北,不過卻稱不上拔營,因爲這處位於荊姚鎮的大營將會被四十里外的張浚繼續使用,後者會同時將後勤中樞前移到此處。而部隊也只是行進了二十里而已,就在蒲城西側十里的平行位置再度紮營,然後平靜的等待周圍城中的御營中軍兵馬部隊彙集起來。

    而又等待了兩日,等到全軍集合,再度北上之後,氣氛就徹底不同了,因爲從這一日開始,宋軍將會失去左右兩翼城池的掩護,將主力部隊暴露在曠野之中,也暴露在金軍騎兵的打擊範圍內。

    而且,隨着原本週圍城池內的御營中軍各部集合到一處,部隊也顯得雜亂而龐大起來……換個詞彙,便是臃腫。

    對此,吳玠親自指揮,從凌晨天亮開始,花了大半日的時間將部隊進行統一安排,卻是放棄了一字長蛇之陣,乃是讓御營軍王德諸部分列在前,八字軍隨後當中,西三路兵馬分出熙河路、利州路在左右,秦鳳路兵馬帶着民夫輜重居中,最後兩支背嵬軍與趙官家的御前班直在後壓陣。

    非只如此,這位新上任的吳太尉還下令,要求各部內中,行軍時務必將長槍兵列陣在前,弓弩手押後,各部輜重車輛分列左右以備,並且還要求各部騎兵集中到右側,協助騎兵稍少的利州路。

    這是防備騎兵突襲的典型行軍陣型。

    但說句實話,在此之前,真沒人認爲八九萬的大軍居然能在統一指揮下走出這般統一的行軍序列……尤其是最後一條,將自家最寶貴的騎兵調度出去,給利州路的劉錡統一使用作爲側翼援護……這對以往的趙宋官軍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是,得益於趙官家一聲不吭親自落在最後壓陣,還真就將騎兵調出去了,也真就這麼把行軍序列給擺出來了。

    當然了,這是有代價的……這一日,全軍幾乎是傍晚方纔出發,然後只前行了十里,便匆匆在輔兵們早已經置辦好的簡易大營中落腳。

    這一日折騰,與其說是行軍,倒不如說是檢閱部隊!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

    別人不清楚,這一日一直在宇文大旗下默不吭聲的趙玖卻是早在一開始就醒悟過來——他清楚的意識到,吳玠不止是要防備騎兵突襲,也不止是要強化自己權威,更多的恐怕要弄清楚各部戰力和實際數量。

    而巧了,趙官家也想知道,於是他派出了林景默和楊沂中,領着隨御前班直行動的許多進士一起行動,先從同樣充斥了許多隨軍進士的御營中軍開始,全面點驗部隊。

    實際上,一直到此時,這位官家方纔通過這種方式,藉着吳玠搞出來的這個統一行軍序列,弄清楚了此戰自己部隊的真正人數。

    沒錯,都說是關西這裏有十萬大軍無誤,但很顯然,各部良莠不齊,編制不同,不聚集到一起當面數一數,你根本不可能知道你手裏到底有多少部隊,又都是個什麼樣子。

    而經過楊沂中與小林學士等人頂着烈日、近乎一整日的辛苦查驗,臨到十里外的那個預定營寨之前,多少是計算除了一個只能說還算差強人意的結果:

    其中,八字軍兩萬衆來了一萬九,算是近乎滿員的……畢竟嘛,王彥部雖然去年年初在鄢陵城下稍有折損,但往後一年一直屯駐鄭州,挨着東京之餘也能及時獲得河北流民的補充。

    但從行軍部屬來看,八字軍也暴露出了自己的問題,那就是私人屬性太重,所有人都知道八字軍的首領王彥在軍中享有無上權威,而此人素來御下嚴厲,偏偏又有些小心眼,所以對軍隊抓的很緊。

    於是長久以來,八字軍部隊內部只有焦文通、孟德二位統制官,去年趙玖親自幹涉,才迫使王彥又提拔了一個劉澤爲統制官,一個範一泓爲統領官,但即便如此,此番出征,他也找理由將世出名門的範一泓領着千把人留在了汜水關。

    據楊沂中彼時所彙報的‘不可靠傳聞’,王彥似乎跟這位心腹老下屬也鬧翻了,他認爲範一泓直接接受東京調令是想攀高枝,算是背叛了他。而如果趙玖沒記錯,這應該是繼岳飛、傅選之後,這位能力、忠心、抗金決意都毋庸置疑的節帥,第三次跟下屬鬧翻了。

    但不管如何了,回到眼前,王彥部一萬九千衆,俱是御營中軍待遇,披甲率近五成,居然只有他的中軍和焦文通、孟德、劉澤三名統制官,分爲四部而已。

    而相對應來說,最前列的王德部所領,經歷了數次整編,實際上由趙玖直接控制的御營中軍另一大部,就顯得精悍的多了。

    王德以下,張景、喬仲福、傅慶、辛永宗、辛企宗、酈瓊……除駐守藍田要衝的呼延通未至外,合計七部,王德部四千,張景部三千,辛永宗部兩千,其餘每部兩千五百人,刨去少許減員,也是大約一萬九千戰兵,披甲率卻在七成偏上。

    換言之,所謂號稱四萬之衆的御營中軍,其實大約只有三萬八千衆。

    但這些部隊,尤其是王德等部,勝在早在南陽時期便得到了東南、巴蜀、荊襄的財政供給,有充足軍餉和優先的裝備獲取權,他們就在趙官家眼皮子底下駐紮、訓練、補給、整編,相當程度上由趙官家直接控制,而官家嘛,畢竟是不用喝兵血的,他喝兩位貴妃家裏的血就能活,所以這些部隊,着實有看頭。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