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第四十章 呵斥(第1/2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話說,趙官家和南陽中樞的疑慮與等待沒有持續太久,因爲金人那邊也本不可能浪費太多時間,前期的突襲成也好敗也好,都是要繼續進軍的,所以進入九月晚秋時節,可能也是金人後續部隊漸漸成功集合起來,金人主力的端倪也一一顯現。

    其中,完顏婁室的訊息第一個傳來。

    這個金軍內部公認,可能也是宋軍這邊公認的金軍常勝大將,完顏粘罕麾下最可靠的將軍,引金軍西路軍主力五萬越過黃河,從延河口登陸,逆流而上,直取延安。

    消息是有很長延後的,算算時間並不比那五路突襲晚多少,而且根據宇文虛中轉呈當地經略使王庶的說法,知延安府的曲端放棄了抵抗,直接選擇撤出,說不得此時延安已經淪陷。

    對此,趙官家與中樞的諸位倒也說不出什麼指責的話來。

    畢竟嘛,兵力差距那麼大,完顏婁室的戰績、名頭又擺在那裏,避免正面作戰保存實力本就是一種合理的選擇,何況關西和李彥仙那裏,南陽上下一早有言語的,能拖多久是多久,能撐多少是多少,並沒有任何額外的要求……所以曲端此番作爲,着實沒有什麼可計較的。

    唯獨凡事就怕對比,張所這種級別的大臣殉國、辛道宗這種之前趙官家心裏隱隱瞧不起的衙內戰死的消息剛剛傳來,那邊曲端就來個主動放棄延安,不免讓人心中有些比較罷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從目前來看,只知道他放棄延安,其實讓人無話可說。

    完顏婁室之後暴露的第二個大將有些讓人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卻也是西路軍所屬,所謂太原留守完顏銀術可。

    由於李彥仙反撲成功,完顏婁室又帶領西路軍主力過河,卻是山西、河東一帶的軍情漸漸顯露於宋軍視野之下,這個時候所有人才知道,完顏銀術可這個金國西路軍的二號大將根本就是紋絲不動,駐守太原。

    他的存在,不但成功接應了敗退回來的完顏撒八,也使得李彥仙某種大膽的戰略計劃胎死腹中,河東也旋即陷入僵局。

    而到此爲止,金軍西路軍的兵力配置基本上已經大略確定:

    完顏婁室事實上承擔了主力指揮官的任務,引軍五萬渡過黃河掃蕩陝西;

    完顏銀術可引軍兩萬駐守太原(太原盆地),完顏穀神、耶律餘睹兵力不明,駐守河中府(後世臨汾一帶),合力確保金人對山西河東一帶的控制,同時確保完顏婁室後路;

    完顏撒八(完顏塞裏弟弟)、完顏拔離速(完顏銀術可弟弟)、耶律馬五各自引兵五千到一萬參與突襲。

    到此爲止,可能還有耶律馬五異軍突起,耶律餘睹兵權轉移,完顏穀神兵力不明等等細節不夠清楚,可西路軍上下的佈置從戰略上來說已經彰顯無疑,所謂有攻有守,有正有奇。

    似乎也再度證明了,金國西路軍還是金人中最強悍、最善戰、最懂得戰略戰術的一支部隊。

    時間繼續向前,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隨着東京留守司的信使接連不斷,其餘金軍佈置也徹底暴露,而這次就簡單多了——金國都元帥完顏粘罕、左副元帥三太子完顏訛裏朵、右副元帥完顏撻懶、元帥左監軍四太子完顏兀朮,全都在大名府一帶,而且完顏撻懶、完顏兀朮這二位在後續兵力到達以後,即刻分兵渡河南下,一出濮州、一出鄭州,即刻繞過抵抗最激烈的滑州,對東京發動了激烈的鉗形攻勢。

    “完顏拔離速、耶律馬五的兵馬應該算是西路軍的對東路軍的支援,算他兩萬,那麼東京周邊,便是十二萬金軍主力?!”最近越來越熱鬧的豫山大營兵舍內,兵部尚書陳規神色嚴峻。

    “十二萬又如何?”呂頤浩冷冷相對。“多了兩萬而已。”

    “十二萬又如何?”陳規差點被氣笑。“呂樞相!呂相公!金人多了兩萬,而我們失了張所,卻是少了兩萬,一增一減,豈不是從原來的二十萬對十萬,變成了十八萬對十二萬?之前是二對一,現在是三對二,這已經足夠危險了。”

    “完顏粘罕與完顏訛裏朵是不會渡河的,按照金人作戰習性,他們應該會停在大名府、濮陽一帶監軍,完顏訛裏朵說不得還會盡早撤回。”胡閎休捱了幾頓官場毒打後多少是老實了許多,此刻正小心相對。“而爲了保後路,大名府、濮陽一帶應該會留下兩三萬之衆以作後備與接應。”

    “這是樞密院參軍該說的話嗎?”快六十歲的陳規當即噴了回去。“金人要在大名府留重兵以控制黃河,難道滑州就不放部隊防備了嗎?”

    “陳尚書。”劉子羽拱手相對。“胡參軍的意思是,事已至此,從大局而言,我們根本無兵可調。”

    “難道要坐視東京再落敵手,那可是國家正經都城!”陳規憤然相對。“靖康時便不該丟的!我又不是沒去過,那麼大的城,那麼多的兵,府庫堆滿了物資,本該守住的!”

    “現在說靖康往事又何用?”呂頤浩攏手而嘆,再度與劉子羽這個名義上的下屬站到了一起。“陳尚書,我等都知道你當日勤王不成心生遺憾,又因爲後來漸漸爲

    天下人公認善守城、能知軍所以心中憾意一直不減,此時更是恨不能以身代宗留守來守東京城……但我們這些人,多是親身經歷靖康之變,卻覺得眼下情形已經好過靖康年間十倍百倍了,最起不用替上頭受過,然後稀裏糊塗就被下屬綁了送入金營。”

    陳規微微一怔,舍中他人也都紛紛沉默。

    而呂頤浩卻繼續攏手而嘆:“靖康中的事情,那叫國家將亡,妖孽頻出。種種事端,放在當時來看,似乎都能說得出道理,而此刻遠遠去看,卻又覺得荒謬絕倫……如父子相爭、兄弟鬩牆,你能想過宇文相公那種妥帖人當日也參與其中嗎?而一旦陷入這種事情,什麼荒唐可笑之事不能做出來?但他今日又如何?”

    舍中早已經鴉雀無聲,自汪伯彥以下皆若有所思所憶。

    “還有新黨、舊黨之爭……”

    呂頤浩繼續立在那張半月前才起的大案前緩緩嘆道。“都說南陽城裏的呂相公是個三條相公,襄陽城裏的許相公是個堆條相公。可正如之前張德遠在這白河畔所言,當日靖康中圍城間隙,正是這二人催促淵聖更改太學教學內容、赦免元祐黨人、將王舒王從至聖先師的陪祀中撤出,以至於東京城內百姓嘲諷……我年紀長,記不大清了,那話怎麼說來者?”

    “回稟樞相。”

    剛剛回來不久的樞密院新秀万俟卨上前拱手笑道。“彼時下官正在太學中,恰好記得……所謂不管太原,卻管太學。不管防秋,卻管《春秋》。不管炮石,卻管安石。不管肅王,卻管舒王。不管燕山,卻管聶山。不管東京,卻管蔡京。不管河北地界,卻管舉人免解。不管河東,卻管陳東。不管二太子,卻管立太子。”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