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第七百六十七章:思想誤區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
    第七百六十七章:思想誤區(求訂閱、求月票)

    由於受到武漢淪陷的影響,就算是部隊收復了承德,但是周衛國心裏卻依舊感覺不到任何的高興,於是便將收尾的事情交給了前線的部隊處理,他自己卻將自己關在指揮部裏仔細思考一些之前從來都沒有想過的問題。

    很快周衛國就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思想誤區,武漢確實是如同歷史上那樣淪陷了,但並不等於說他們這兩年所做的努力都是無用功。

    由於他的出現,中國軍隊提前兩年收服省會城市,由於他的出現,中國軍隊有了全殲日軍聯隊、旅團甚至於師團一級的作戰單位的記錄,也正是因爲他的出現,中國打贏了第一次武漢會戰,讓這座城市晚陷落了一年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由於他在武漢戰場的驚豔表現,極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

    而在這個作戰過程中,國軍和八路軍等抗日部隊也看到了軍隊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更是從周衛國所部中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戰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

    就拿第二次武漢會戰來說,武漢戰場上的部隊已依然被那些三流的將領和不入流的統帥指揮着,但是卻給日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由於中國軍隊的堅強抗擊,日本動用了能夠集結的最大兵力,直接用於進攻的編制人員達到了9個師團46萬人,會戰期間曾補充人員二十四次,會戰結束的時候日軍投入的總兵力約50萬人左右。

    在這4個月的戰鬥中,日軍雖然勉強攻佔了武漢,但是卻沒有殲滅中國軍隊的主力部隊,最精銳的那批部隊儘管損失慘重,但是元氣尚存。

    這樣一來非但沒有使中國軍隊的抗戰意志和戰鬥力有所減退,反而使日軍的有生力量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同時也大大激勵了軍中的有識之士,報仇雪恨的氛圍在每一箇中國士兵心中生根芽。

    最爲重要的是,第二次武漢會戰國軍採取的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的戰術給日軍造成了巨大的創傷,而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導致日軍可用於進攻的兵力大幅度減少,小鬼子正在被中國拖入戰爭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一如歷史上的武漢會戰那樣,中國廣大官兵總體上是英勇頑強的,在自身損失慘重的同時也給大量殺傷日軍,並給日軍的士氣以重大打擊。

    但由於最高決策者及有些高級將領作戰指導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敵人的同時過多地消耗了自己。

    之前周衛國是身在局中,尚沒有看清他的作用,但是仔細想想卻並非是那樣的。

    經歷了兩次武漢會戰的打擊,日軍雖然佔領了武漢,但是兩次大會戰使的日軍有生力量遭到重創,尤其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更是損失慘重。

    在佔領武漢會戰以後,本來就感兵力不足的日軍,隨着戰線的延長,兵力方面必然會出現巨大的空缺,短時間內肯定無力再組織像淞滬、徐州和武漢會戰這樣大規模的戰略進攻,而被迫轉爲戰略保守。

    這樣一來儘管中國表面上確實是丟失了武漢這一中心城市,但是實際上中國卻是等於給日軍在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防禦體系上再增加一個重大的包袱。

    只要中國軍隊元氣恢復了,想要收復武漢並沒有歷史上那樣艱難。

    況且武漢外圍現在還有數十萬中國軍隊,這就給日軍造成一種巨大的壓力,大批的部隊被牽制在了武漢周邊,眼下中國的抗日形勢並沒有周衛國之前想象的那樣惡劣,甚至於比之他熟悉的歷史要好得多。

    更重要的一點是,周衛國相信一點,那就是漫天神佛將他丟到這個時代,那就是讓他來打鬼子的。不管結果如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戰,哪怕是粉身碎骨

    ,哪怕是前途坎坷,他都不會放棄的。

    周衛國也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絕不是無用功,日本是一個島國,受到國內基本國情的限制,日本幾乎所有的戰略物資以及很大一部分的民用物資都是極其缺乏,尤其是像鋼材、石油、橡膠等主要物資主要是依賴進口輸入。

    衆所周知,進口時需要大量資金的,而剛剛從那場大蕭條、大崩潰的經濟危機中緩過氣來的日本的經濟實力並不很強,甚至於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日本的經濟表現是極其糟糕的。

    儘管日本政府實施了許多方法來挽救經濟危機,但是限制於經濟本身的不發達性,導致日本最終選擇了用對外擴張侵略中國來緩減其自身的損失。

    但是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日本雖然利用從中國掠奪來的原料以及中國東部廣闊的市場暫時性遏制住了經濟危機的蔓延,但是距離經濟完全恢復還有一段時間。

    這自然不是周衛國在胡謅,一切都是有歷史根據的,據日軍戰史記載,“七七”事變時日本儲備的黃金,包括髮行紙幣的準備金,全部只不過十三億五千萬日元,也就是說37年的時候整個日本國內也就這麼點錢。

    衆所周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對戰爭規模起着制約作用的,實際上還是它的黃金儲備量,它意味着日本的黃金儲備量從最初就限定了這場戰爭。

    日本人是想得美卻沒有看到自己的實力,按照日本政府的意思,戰爭可以打,但是卻不能久戰。首相近衛文磨和他的幕僚們覺得,這一仗其實就是耍耍流氓敲詐點錢就行了。

    但是大本營的意思顯然不是這樣的,他們已經徹底被關東軍在東北的“戰績”衝昏了頭腦,一個個的都想開疆拓土,完成明治大帝立國內陸的夙願。

    因此這場戰爭一開始就伴隨着分歧和矛盾,也從一開始就已經脫離了日本高層的爲它設定的軌道,中國人民並不是日本人想象中的羔羊,他們遠比想像中還要堅強,還要有骨氣。

    即便是一向懦弱的中國政府在這件事情上也表現的非常堅定,哪怕是國內一個個大中城市被攻佔,但就是不求和,表現的鐵骨錚錚。

    而在敵後戰場,一支支神祕而又強大的抗日部隊也表現出了巨大的戰鬥力,給予了日軍巨大的殺傷。

    而這一切最終迫使日本政府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圈子,日本主動發動了這場戰爭,卻又千方百計地“謀求早日解決”。相比於中國政府,日本人更加迫切的希望早日結束這場戰爭。

    衆所周知,打仗不只是打的武器裝備以及兵員素質,戰爭是一場綜合國力的較量。

    軍事實力固然重要,但是經濟卻是下部基礎,是最爲重要的依託。

    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作爲後盾的話,再強大的軍隊也都是一隻紙老虎,當你的優秀的士兵拿着性能優良的步槍裏沒有一顆子彈的時候,你就會突然間發現經濟其實才是戰爭的一個重要核心。

    儘管爲了維持這場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日本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進口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單單昭和十二年從海外輸入的軍需物資總額達到九億六千萬日元。

    這些大多是從大洋西岸的美國進口的,無論是數量還是價格都是讓日本大大出了一次血。到翌年的6月,爲了進行武漢會戰,日本國內更是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全安國上下捐款捐物支持政府打這場戰爭。

    但是當時的日本經濟已經頻臨崩潰的邊緣,爲了組建更多的部隊,日本國內連學校教練用的步槍都被收回,用於裝備擴建的軍隊。

    這只是日本經濟衰退的一個表現,透過現象看本質,單單從這些事情上面就能反映出日本人的情況遠比他們表現出的更加糟糕。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