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第兩百五十三章 資本萌芽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
    “這樣的週期,通常正好是三百年的時間,僅僅是那些擁有十分深厚底子的王朝可以延續四百年。”

    “當這一週期快結束時,帝王是否賢明,完全不是關鍵因素。”

    “由於那個時候,打算結束這一週期,僅僅就只能去搶大一些的地主名下的地,把所有的土地再次進行分配。”

    “但是,輔佐帝王的大臣就是所謂的大地主,這些人如何會把自家的土地,分給窮人?”

    “最終,只能造反。”

    “這就是規則,是天道,沒人可以不從。”

    “這纔是真理!”

    “你你你……”

    聽到這些話後,方孝孺呆了好一會,話也無法說清楚。

    這些觀點,他根本就沒聽人說過。

    他下意識想回嘴,但是,完全回不了嘴。

    由於朱波話裏包含的邏輯,非常正確,並且十分完美,幾句話已經說破歷朝歷代滅亡的奧祕。

    他本來還覺得的是昏君導致滅國,聽到朱波的觀點後,他的認知彷彿一觸即潰。

    的確如此啊……

    即使是聖君依然不會再次把土地進行分配的。

    與朱波的觀點一比,他說出昏君導致滅國的觀點,彷彿變成不足爲懼的因素,朱波的觀點,纔是造成一個王朝終結的關鍵原因。

    朱元璋聽見後,彷彿也忘記,他讓方孝孺找朱波來爭辯是爲了什麼。

    他開始思考,露出沉重的神情。篳趣閣

    被朱波的觀點徹底吸引了。

    感到十分有理。

    這觀點,彷彿把雲霧撥開一樣,立馬在迷霧重重的史書裏,看清楚了事實!

    看到此時的狀況,大明與之前的任何王朝,彷彿也並無多大的不同。

    一樣從元朝接管了大批沒有主人的土地。

    也獎賞了許多元勳,如此下去,大明也會要邁入跟之前那些王朝一樣的死路!

    此時,他根本不想搭理方孝孺。

    這回的辯論的目的早就不是關鍵,他很着急,想了解,是否可以解決?

    “好兒子,你來說說咱大明,能有方法逃脫這樣的週期嗎?”

    “方法當然有,並且我們都開始實施了。”

    朱波淡然笑道。

    “什麼方法?”

    朱元璋立馬呆住了,一點也不瞭解朱波所說的話。

    “正是發展商業啊……”

    朱波繼續說明,“即使集中起來所有的土地,還是會造成百姓想造反的原因是什麼?”

    “就是由於土地可以種糧,沒有地的百姓就變成了佃戶,被地主隨意操控,只要發生天災,地裏的糧食一定養活不了一家人。”

    “如果百姓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謀生的話呢?”

    “土地是否必要,也就不一定了,一旦他們有了錢,一樣可以買到地主家的糧食。”

    “因此發展商業,一定是對的!”

    “可此時大明的銀子很缺乏,貨物不能流通,發展商業莫非要用物來交換?完全是說笑啊?”

    “也就是說,我們要進行遠航,到國外去賺他們的銀子!拿回國內來進行流通。”

    “我們獲取銀子之後,一定會大量的用出去,生意也一定會做起來,大力去發展商業的人也都會有錢的。”

    “他們也會去使用銀子,可以養活其他的商販。”

    “最後,這羣商販,會繼續花銀子採購糧食,地主就會賺到銀子,他們也會要花費出去吧?”

    “他們看到了出海能獲取暴利,如何還會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地裏,理所當然會加入遠航的隊伍中。”

    “這樣的話,大明的商業就可以循環流動,百姓賺到錢後,即使求他們去地裏種糧食,都沒人去種。”

    “只有偏僻地域的人會去種地,屆時哪裏會有人餓死呢?”

    “嗯……”

    聽到朱波的話後,朱元璋一行人很久都沒反應過來。

    他的言論,是大家不能很快就理解的。

    朱波這樣的觀點,他們絕對沒聽人說過!

    要了解,古往今來,每個朝代都主張發展農業,帝王眼裏的商人是十分不安穩的一個羣體。

    但是此時,朱波眼裏的商人居然是可以起到如此關鍵效果的羣體?

    用生意讓大明經濟復甦,把大明集中起來的土地麻煩如此容易的解決了。

    這簡直是個歷史性的改變!

    認真想了後,似乎的確是很有道理的……

    不過朱波這樣的觀點,從未聽過,此是還是封建時期,完全就像是是一記重錘一樣。

    他們久久都不能回過神來。

    當朱波看見大家這樣的神情後,只是淡然一笑,完全沒有很驚訝。

    因爲這可是跟資本主義有關的觀點了,現在還處於封建時期的人,聽到後,的確是會很震驚的。

    即使震驚也無礙,消化一段時間就好了。

    由於朱波的言論,並非是胡說的,也是被歷史驗證過的,明末時期,最富裕的江南就有過這樣的萌芽。

    很多百姓完全擺脫掉土地,依靠發展小商業生活。

    即使是大明最困苦的一段時期,江南的百姓都很少會有人餓死。

    因此,明末時期,即使遼東如何告急,在江南也沒有太大的風險。

    因爲,當地總是十分太平的場景,他們怎能產生出風險意識,確實太爲難他們了。

    不過很遺憾,那樣的萌芽出現的太遲,沒有成型時,大明就被滅了。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