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第七百九十九章 蠢豬一樣的指揮(第1/2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1940年8月6日,中條山戰役打響的第三天。

    國軍雖然在中條山接連失利,但並不是沒有挽回敗局的可能,只不過由於前線敗的太快,沒有給國軍反應的時間罷了。

    當天,參謀總長何英欽親抵洛陽,召開軍事會議,最爲諷刺的是第一戰區竟然有半數以上的將領參加了會議,就連14集團軍總司令劉茂恩都被從前線召回。

    會議上,何英欽宣佈了有關裴昌會以及鍾新生的最新任命,參會的裴昌會一言不發,他早就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能以閒職養老已經是上下活動的結果。

    除此之外,參會人員還有駐防中條山東部的國軍第3集團軍總司令孫桐萱,駐防在洛陽以西的36集團軍總司令李佳玉,駐防在洛陽以東的第4集團軍總司令孫蔚如,以及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魯蘇皖豫邊區總司令的湯恩博。

    “何長官,第5集團軍的曾萬鍾還在前線指揮作戰,無法返回,第24集團軍的範汗傑正在集結部隊,亦無法到達!”李默庵附耳說道。

    眼見李默庵一個手握重兵的黃埔生如此伏低做小,湯恩博臉色閃現一絲譏諷之色:“蠢豬一樣的指揮,這樣的人何德何能擔任第一戰區的司令長官!”

    衛長官在任之時,尚不能讓第一戰區一衆將領心服口服,更何況是靠抱何英欽大腿上位的李默庵,湯恩博當初也是競爭司令長官的有利人選,只可惜終究是技低一籌。

    是以,湯恩博此時多有看戲之意。

    何英欽輕咳一聲,環視在場諸多將領,開口說道:“諸位,鄙人奉委座的手諭,親臨前線坐鎮指揮,臨行之前,委座曾對我說,中條山戰事之失利非一人之責,此國難之際,吾輩軍人當齊心協力,共御外敵,!”

    “謹遵委座教誨!”在座的諸多國軍將領面色喜色,齊聲高喝。

    何英欽此舉乃是爲了消除前線將領心中的憂慮,從而提振士氣,但此時的心思卻是百轉千回。

    會議室的牆上掛着一張以洛陽爲核心,黃河兩岸南北地區的地圖,第一戰區參謀長董英斌上前說道:“何長官,諸位同仁,根據前方傳來的戰報,參謀處繪製了敵我勢態圖!”

    “日軍共有兩路大軍,每一路日軍兵力在一個半師團左右,其中混有大量僞軍,一路在運城地區,另一路在橫垣大道!”

    “現今日軍大約有萬餘人正沿着橫垣大道推進,第3軍唐軍長正在率部節節抗擊,可日軍兵鋒太盛,距離垣曲縣城已不足60裏,一旦垣曲縣城失守,我軍將失去渡口,東西兩線部隊將失去聯繫!”

    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國軍已經失去了戰略縱深,僅僅依靠一個垣曲已經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因爲先前日軍拋出來的煙霧彈,致使國軍兵力進行了大幅度的調動,使得國軍缺乏足夠的預備隊去抵抗日軍。

    而一旦日軍突破第3軍的防線,那將是一場大屠殺,垣曲背後雖然是黃河天險,可是國軍並沒有在岸邊修建足夠數量的橋頭堡,這意味着無法保障戰時的水上交通。

    繼續堅守還是及時撤退,所有人心中都在思量這個問題,可是卻沒人敢當出頭鳥。

    臨行之前,蔣某人交待,如事不可爲,應當以空間換取時間,保存前線各軍實力,將各軍撤到黃河以南固守,但是何英欽屬意守住中條山,保住黃河以北的根據地。

    “先機已失啊!”何英欽內心長嘆一聲,可是面上卻不動聲色:“位於潼關地區的80軍、98軍現在在什麼位置,什麼時候能夠趕到風陵渡?”

    “戰事已經打響兩天,這兩個軍就是爬也應該爬到風陵渡,爲什麼遲遲沒有到位,誰能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何英欽怒不可遏的嘶吼道。

    參謀長董英斌臉色同樣不好看,在戰役剛剛打響的時候,他提出兩條計策供李默庵選擇,可是李默庵都沒有選擇,反而選擇等待上級的命令。

    李默庵的優柔寡斷,遇事不決讓董英斌心裏發涼,弄不好中條山丟了,十幾萬將士也要命喪李默庵之手。

    中條山承平已久,導致前線的將士軍紀糜爛,戰鬥力急速下滑,而高層將領同樣反應遲鈍,參謀長董英斌是爲數不多的清醒者。

    董英斌提出來的上策是全力應戰,要點有三,其一,80軍、90軍火速回援,佔領風陵渡而後北上增援,同時運城以西的15軍應對南下日軍進行追擊,合三個軍的兵力未嘗不能將南下日軍重創於運城西南地區。

    其二,董英斌認爲胡棕南的34集團軍正在渭南,剛剛結束戰事,可兵分兩路,一路從風陵渡支援,一路北上從韓城渡河,佔領河津、稷山等地,封鎖日軍的退路。

    其三,駐守於中條山東部的孫桐萱第3集團軍下屬20軍、29軍等六個師,應就近調派三個師火速增援第五集團軍,保住橫垣大道,餘部三個師應放棄晉城地區,例如晉城西北部的陽城、沁水,包括道清鐵路以南的沁陽、溫縣等地,只固守核心區域濟源、孟縣兩地。

    可是李默庵並沒有及時做出果斷決策,他不想承擔戰敗失地之責,又害怕將部隊打光了,到時候戰後依舊被追責,於是令80軍、98軍原地待命。

    在李默庵看來南下日軍兵力不明,如果貿然以三個軍的兵力與之決戰,即使是勝了也是慘勝,而請求胡棕南出兵,不僅丟了臉面,還可能會被34集團軍撿了便宜。

    對於讓第3集團軍主動放棄一些地方,將兵力向西增援,不僅東邊一些地盤丟了,垣曲到最後也可能守不住,還不如讓第3集團軍就地固守。

    孫桐萱的第3集團軍責任重大,平日裏不僅要駐守防區,同時承擔着長治地區與中條山的聯繫,另一個作用則是,一旦日軍對鄭縣出兵,第3集團軍需要及時給出策應。

    種種顧慮讓李默庵並沒有採納董英斌提出來的計策,而董英斌的下策,李默庵更是直接拒絕。

    下策是,放棄防區,保存有生力量,請34集團軍在河津策應,運城地區的第14集團軍集中兵力,突破日軍留在運城以北的兵力佈置,而後撤往陝省。

    董英斌認爲,南下奪取風陵渡的日軍雖然兵力不明,但必定是主力,以運城地區14軍、15軍兩個軍的兵力足以向北突破餘部日軍。

    而堅守橫垣大道的第3軍可留一部偏師延緩日軍進攻步伐,主力渡河南撤。

    孫桐萱的第3集團軍與範汗傑的第24集團軍應堅守晉城以及長治地區,兩部國軍伺機合力南下重鎮晉城,將兩塊地盤徹底連成一片,繼續在黃河以北堅守。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