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1531、我們就是神仙家族(第1/2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荊小強當然不是故意賣關子。

    對這部沒在百老匯上演多少場次的優秀作品,他能記得主要就是這幾首重點曲目,就這他也拼拼湊湊的糊弄了下。

    四五天時間而已,他主要目的是爲了烘托汪茜。

    能湊出這十來首曲目,有些還是中森、米高拉動自己團隊幫他補齊的內容。

    已經算是很讓人驚豔了。

    主要還是這個題材選得太符合法西蘭人的心意,恰恰就在十年年前剛翻新了《悲慘世界》的歌舞劇,得到了全世界的好評,是巴士底歌劇院建院的初衷之一。

    可能四面八方正在想積聚力量把另一座巔峯也矗立起來。

    結果荊小強就橫空出世的做出來個半成品。

    別以爲照着改編創作電影、戲劇是個容易的事情。

    因爲閱讀是種充滿想象力的再創作過程,每個讀者看書的感受都不一樣,而電影、戲劇基本上就是單方面輸出。

    要考慮不同形式的表現手法,上百萬字的長篇要怎麼濃縮到100分鐘左右電影,兩小時內的戲劇,還要保證舞臺背景足夠轉換。

    當初荊小強爲大都會歌劇院把《了不起的蓋茨比》定格成兩幕劇,這就意味着大量的刪減調整,表演重心。

    後面要做的事情,都是在這個架構裏面調整。

    基本奠定了他在花旗戲劇史上的地位,九十年代版本《了不起的蓋茨比》公演之後,可以說抓住了互聯網之前的戲劇餘暉,叫好又叫座。

    讓荊小強在林肯中心的話語權都上漲許多,包括艾利克斯對他示好,都有歌劇院官方對指揮家的授意。

    而現在他看似只拿出來十多首歌曲,卻也清晰的勾勒出了對這部名著改編的架構。

    歌曲風格、展示角度、表現手法,這些都等於是劃了重點,沿着這些既定的方向再完善整部劇。

    那就比各抒己見、萬馬奔騰的創意嘗試要明確得多。

    所以當全場掌聲中夾雜各種“不滿”“抱怨”的起鬨時,荊小強完全端得住表情。

    和汪茜、米高、中森帶着所有的演員站在舞臺上謝幕,觀衆們又不得不要求返場,要求再聽一遍剛纔那些最讓人渾身戰慄的歌曲!

    這就是藝術家的魅力。

    爲什麼說藝術家就是裝逼的典範,因爲他們確實拿捏住了觀衆的熱愛,只有他們才能創造出讓人驚歎的美妙瞬間。

    在全新的巴士底樂團期待目光下,荊小強和米高,中森,把總領的《巴黎聖母院》,最溫柔的《以我家爲你家》,重新演唱一遍。

    這回是整個劇場,整個廣場,又充滿了珍惜的心情,屏息凝神的專注傾聽,好聽!

    和初聽第一次的驚豔不同,現在聚精會神的傾注情感去應和大概知曉的曲目,感受又不相同。

    這麼說吧,所謂高雅音樂,和被古典樂派嗤之以鼻的流行音樂的區別,大家都是那幾個音符組成的曲目,最大的分水嶺就在於複雜的感情跟內容。

    李逵那樣簡單粗暴的傢伙,只有哈哈大笑、怒而劈人兩半,所以從頭至尾不過是個被人支配的工具。

    宋江心思深沉,喜怒不形於色,起碼在他能掌控的範圍,也是大哥,是及時雨,有各種喜怒哀樂跟運籌帷幄的複雜算計。

    古典聲樂,就是需要帶點腦子去聽,要琢磨,要感受,這段旋律表現了什麼,不一定非要順着作者、演奏家的思路去,起碼要有自己的感受。

    當失戀的時候聽見哀傷的曲子能更加悲痛欲絕,來首光明浩蕩的歌曲也許就振奮精神走出低谷了。

    所以說玩古典的,容易瞧不起流行音樂甚至最新潮的嘻哈說唱呢,那板凳又寬又長的唱詞能有什麼內涵,迎合同樣無腦失去了思考能力的廣大受衆罷了。

    《巴黎聖母院》的序曲就是流行音樂調子,卻帶着聲樂的氣派,娓娓道來講述這個故事的起頭。

    起碼能讓聽衆很容易接受的優美旋律下,沒看過這本書的都會想去找來看看。

    纔會恍然大悟,原來宗教、階層、族裔這些深入骨髓的差異,早就超越了所謂人生而平等的口號,原來這才叫現實主義。

    一下就從流行歌曲的層面躍升到了藝術作品高度。

    聽似流行悅耳,卻立意深遠。

    所以協同荊小強演唱的米高,藉由這首歌,直接飛昇!

    不是說他的名氣還能怎麼再提高,而是他一直都在那個邊緣徘徊。

    個人情感,對情緒的憤怒,社會的不公,希望世界和平,幫非裔發聲等等元素已經頻繁出現在他的作品裏。

    卻一直沒有突破這種境界,就是能夠用作品讓聽者不由自主的去思考,感受更深層次的東西。

    現在做到了。

    當他唱起:“眼看越升越高的建築

    人類親手把它們建造

    ……

    許諾要帶給全人類

    一個更好的明天

    大教堂撐起這信仰的時代

    世界進入了

    一個新紀元

    ……”時候,荊小強都悄悄站開點,讓全情投入的米高站在中央。

    這部劇裏最大的反派不就是道貌岸然的主教麼。

    這是諷刺?還是抨擊?又或者是暗喻?

    宗教本來的意義的確是信仰的支撐,提供了精神支柱。

    可時代不同了,再回頭看百年前的作品,用新的方式表現出來,是不是也有新的感受呢?

    那就需要聽者自己去思考了,藝術家只是用優美的唱腔把主題帶到這裏。

    一下就深邃了。

    再看臺上的米高,所有觀衆的眼光都不同了。

    他已經是可以登堂入室的音樂大師。

    真就全體起立,本來鼓掌的手,全都變成了無聲的輕輕打拍子,感受那深沉浩大的音樂影響:“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

    鏤刻下自己的事蹟

    在彩色玻璃或者石塊上

    信仰的時代已成雲煙

    ……”

    或許連米高自己都沒有這樣的理解力,但他有藝術表現力,更能傾盡全力的表現自己的感受。

    那就魅力無窮,直接成神。

    以至於最後荊小強跟中森合唱《以我家爲你家》就純粹的舒緩放鬆許多,纔有了神仙下凡的親近感。

    全場滿意,廣場上都飄蕩起反覆合唱的:“無論春夏秋冬,如果你願意,歡迎你的光臨……”

    一浪又一浪!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