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第九十二章 燧發槍與李旦(第1/2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趁着瀨戶家正登城的空隙,秀家開始回味石田三成的話語。

    雖然石田三成口口聲聲說是,因爲大坂築城人丁不足,奉行們自己商議下來,請求宇喜多家主動出人參與譜請。

    但是頭頂上有着羽柴秀吉這麼個控制慾極強的主公,手底下奉行私自串聯,公然違反他的親藩不出丁法令,秀家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由此看來,此次石田三成前來岡山,背後沒有羽柴秀吉的授意,秀家是絕對不信的。

    秀家可以拒絕石田三成的請求,可以拒絕奉行衆的命令,但是絕對不能拒絕羽柴秀吉的意思。

    秀吉之所以沒有直接下令,完全是因爲他此前曾經說過“親藩不出丁”。

    秀吉不可能剛剛說出來的話就打自己的臉,這或許也是秀吉讓三成過來,以請求名義,讓秀家主動上交丁口的原因。

    不過到底出多少人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你以爲猴子造大坂僅僅只是爲了消耗大名實力嗎?各家表高都在羽柴家登記在冊,但是具體的真實實力卻不清楚,秀吉可以利用此次譜請搞清楚各家的真實情況。

    比如畿內已經承平以就,人丁興旺,百石動員3人並不喫力,北陸道、山陰、山陽兩道早年都是戰場,這幾年陸續平定,秀吉正好可以趁着這個時候,摸清楚各國各藩的恢復情況。

    或許秀吉期初是真的不打算徵召宇喜多家出丁,但是秀家實在太跳了,賤嶽剛剛打完就動員全領,出動了2萬餘軍勢進攻贊岐。

    各國的表高可以作假,但是出動多少數量的人丁是絕對做不了假的,這也是秀吉食言要秀家出丁參與大坂建設的原因了。

    秀吉突然發現,當初那個兩國只能出動1.5萬軍勢的家族,在這個小傢伙的帶領下成長超乎他的想象,以至於他有些後怕,他需要儘快摸清宇喜多家的實力,做出應對。

    想到這點,秀家就知道自己此次出戰贊岐的行爲還是觸動了秀吉的神經,雖然說贊岐是早就劃給秀家的本領,但是秀家此次動作着實有些大了。

    那麼秀吉此刻要求秀家出丁2萬,恐怕也是在試探宇喜多家的真是實力,宇喜多家這2萬人得出,但是絕對不能出的太輕鬆,最起碼得裝的很喫力。

    ——————————

    就在秀家思考如何完美解決出丁大坂的事情是時候,門外侍從傳話道“瀨戶家正大人到了。”

    秀家被這一聲通傳拉回現實,對着殿外說道“傳上來吧。”

    瀨戶家正聽到命令屁顛屁顛進入側殿,在他身後跟着兩個很明顯的明朝服侍的男子。

    “臣瀨戶家臣,見過主公,聽聞主公新克贊州,特送上禮物以賀。”瀨戶家臣非常卑微的向秀家送上禮單,以向秀家表示攻克贊岐的祝賀。

    秀家接過禮單,掃視一眼,這本身就是流程性的禮儀,手下豪商送大名的禮物不外乎軍糧、馬匹、具足、配刀、鐵炮之類的東西,完全沒什麼新意。

    可就在秀家即將要和上禮單,向瀨戶家正表示出禮節性的讚揚時候,秀家突然看到禮單上鐵炮之前寫着:。

    “南蠻新式即發鐵炮?這是個什麼東西?”好奇心驅使着秀家向瀨戶家正問道。

    “這是在下在於南蠻商人貿易時候,從他們那裏收購的新式鐵炮,據說此鐵炮改進了激發裝置,可以在雨天使用。”

    改善了激發裝置?可以在雨天使用?那不就是燧發槍嗎?秀家急切的說道“去把那把鐵炮取來。”

    左右得了命令,在瀨戶家正手代的帶領下,從禮物中取出一把裝飾精美的長柄鐵炮,秀家也不顧及是不是有外人在直接端詳起來。

    鐵炮大概長約1.5米,口徑在2釐米左右,是一柄標準的步兵火槍,槍托之上用黃金裝飾,顯得格外精美。

    秀家注意到在其後即發位置不在是一個勾住火繩的擊錘,而是以已經類似鐘錶上鋼輪取代,正是最早的一版西班牙人制作的燧發槍。

    火槍的經過數百年,已經從最早的火繩引燃燒盡擊發,變爲慢燃火繩打擊火藥填充部擊發的鐵炮,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火繩槍。

    隨後火槍繼續發展,出身於16世紀初德國鐘錶匠基弗斯,利用鐘錶轉輪於1515年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轉輪打火槍。

    然而,轉輪打火槍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它不僅結構複雜,造價昂貴,使用麻煩,而且在鋼輪上有污染時還不能可靠地發火,於是,人們又開始研製新的“點火”方式。

    不久之後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燧發槍被西班牙人發明,他們取掉了那個源於鐘錶的帶發條鋼輪,而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

    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爲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隧發機構的槍械稱爲撞擊式燧發槍。

    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但是這種火槍依然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彈簧擊錘關節部分的機油會導致火藥無法被擊發,直到由1547年,被法國鐘錶匠馬漢改進了擊發結構位置,增加了保險裝置之後,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燧發槍才正式問世,燧發槍最終定型,一直生產至19世紀。

    然而就在歐洲普遍開始列裝火繩槍的時候,在大明這個最早使用將火器列轉部隊的國家,卻依然在使用以三眼銃爲代表的的,點燃擊發這種老舊的,不能主動掌握擊發時間的火器,實際上已經落後時代。

    明朝工匠不是沒有創新精神,葡萄牙人將火繩槍帶入明朝之後,嘉靖皇帝就下令仿製,等到三十七年,兵仗局就已經能夠批量仿製,裝備神機營。

    但是這個裝備新式火銃的任務,彷彿只是面子工作、政治任務一樣,在裝備了部分陸軍之後,明帝國的火繩槍換裝工作就此停滯。

    但是等到萬曆二十年入朝參與平定倭亂,大名南北軍的制式火器依然是300年前的三眼銃,以至於面對日軍手中本土製造的鐵炮毫無還手之力。

    但是好在明軍在初期吃了敗仗之後,他們迅速吸取了教訓,雖然我們在火槍上面比不上你們,但是我們有口徑更大的大炮啊!

    口徑既正義在此刻初顯崢嶸,利用數量龐大的火炮,明軍一日破平壤,直接打的小西行長哭爹喊娘。

    而明朝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燧發槍,直到明末才被畢懋康設計出來,但是工序複雜,造價高昂,而且即便他真的製造出了便於量產的燧發槍,也救不了這個已經日薄西山的舊帝國了。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