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第226章取捨之間(第1/3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第226章取捨之間

    楊凌離開紫禁城,先回了趟內廠瞭解離京這段時間內廠發展的詳細情形,吳傑、黃奇胤、於永三大檔頭聽說楊凌晉升侯爵,官至龍虎上將軍,均欣喜不勝,幾人恭喜一番,這纔將內廠如今的發展情形一一稟報。

    內廠的情報網已在大明各地全面展開,由於他們獨闢蹊徑,情報網的蒐集層面與東廠、西廠、錦衣衛不相沖突,因此發展極快,見效也甚速,楊凌的耳報神現在已後來居上,成爲廠衛之中最具效率的部門。

    於永天生一副商人頭腦,他做生意不怕被人佔了好處,內廠類似於股份公司的經營方式,本着有錢大家一起賺的宗旨,不但沒有得罪現有的地方豪紳集團,而且把他們也拉了進來,晉商、徽商、閩商、甘陝馬幫、江南士族乃至京師的勳臣功卿不斷加入,他們的利益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已經隱隱形成了一股極強大的潛勢力。

    這股勢力若有需要,可在一夕之間聚集白銀上億兩,亦可在杯籌交錯間影響京師、地方許多官員的看法,它的力量看起來不是那麼明顯,卻已潤物無聲的方式,正迅速向大明的政界、士族、商界等各個階層滲透着力量,外人的感覺尚不是那麼明顯,可是身在其中的內廠幾大檔頭卻清楚地知道這股力量是多麼龐大。

    楊凌想在官場政壇一展抱負,必然要有自已的政治主張。皇帝能給他的是權力,但是這份權力能否真正發揮功能,能否不在上下、平行之間推諉扯皮、荒腔走板,靠的卻是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配合和服從,而內廠現在正在把這些階層的精英和領袖往自已這條船上拉。

    火者亞三等傳教士地火槍研究暫時進入了一個瓶頸,想再進一步始終不得要領。眼看大教堂就要完工,幾個傳教士傳教的心思又熱了起來,整日跑去教堂驗看工程進度。負責火槍研究的三檔頭馮唐成績不大,對此頗爲惱火,見了楊凌不免有些慚然。

    楊凌知道就是在現代各種專門學科發展的極其詳盡的年代,想發明一種新式武器、攻克一個技術難關,都要花上幾年功夫,所謂欲速則不達。他也沒指望區區三兩個月時間新式火槍就能出籠,所以反而要寬慰他幾句。

    如今陝西布政使司已開始全面準備試種紅薯和玉米,劉瑾雖對楊凌橫亙在他的權力路上心生怨恚,可是他的鄉土觀念極重,反正有內廠出銀子保證不會讓陝西出現荒年,如果這些作物真有奇效,那是爲家鄉父老做下一件莫大功德,所以他對此事極爲上心。時時關注陝西試種新糧的事,內廠向陝西起運糧種和教授耕作地農匠時,劉瑾更是極爲合作。

    閔文建已升任江南道都指揮使司僉事,江南道都指揮僉事共設兩員將領,一個負責練兵。稱爲掌印。一個負責屯田,稱爲僉書,閔文建現在就是江南道的僉書官,負責整個魚米之鄉的軍中屯田事宜。

    閔文建對此並不在行。不過他對楊凌的本事卻推崇的很,對於屯田他既不懂也不會,卻知道嚴格按照楊凌的交代去做,將軍中貧瘠的土地全部改種新作物,又命令士兵開拓了大批本來不適宜種植莊稼的生田,做事可謂不遺餘力。

    祝枝山在桃源也在推廣新作物,準備先試試一年兩種,只是他地地方太小。比起陝西和江南道來聲勢就差得遠了。楊凌聽了心中暢快之極,如今看來只有京師這裏力度最小了,可是天子腳下不同別處,文武百官都心存疑慮的情形下的確不適宜太過高調。

    否則這些田地就憑內廠數千青壯勞力,要種地還不輕而易舉,楊凌擔心的是上千家佃戶若是沒了事做不免釀成民變,好在成綺韻走前對所買田地的佃戶安排地極妥當,那些佃戶並無人鬧事。都安安份份地領了糧種。跟着師傅學習耕種之法。

    楊凌聽了這些介紹滿意地點點頭,向吳傑說道:“本官今日封爵加官。正是鋒芒畢露,呵呵,同時也是衆矢之的啊,這進諫開放海禁的事更加的要慎重些了。我回京前要吳老準備地名單如何了?”

    吳傑微笑道:“卑職和黃大人正在擔心大人春風得意,失了謹慎,聽了大人‘衆矢之的’一語,想來大人已有腹議,我等才放下心來”。

    他自袖中輕輕摸出張紙來遞給楊凌,矜持地道:“大人,這份名單是我們和錦衣衛、東廠聯手查出與沿海走私的豪紳大族有密切關係的官員,共計七十六人,其中在朝中說得上話的有二十九人。

    這樣的人雙眼所在皆是一個利字,談不上什麼氣節,我們示之以威、誘之以利,不由他們不向我們低頭,這二十九位官員皆已應允若有人諫書開放海禁時上表支持,請大人看一下”。

    楊凌欣然接過,細細看了一遍,篩出的二十九人從五品到三品,品階不定,有六部的官員,也有翰林院、春坊、御使臺地言官,只是沒有一個正把持着朝中大權的官員。

    他輕輕嘆了口氣,想了一想才徐徐地道:“朝中六部九卿、內閣大學士,所慮者或是擔心內宦因此權力大熾不可控制,又或擔心興建水師、軍權下放弄得尾大不掉引起禍亂,這些人本官自有應對之法,倒不必多慮。

    功臣勳卿、王侯士族雖然不掌權,不過他們在朝中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如今憑着內廠的生意,將他們拉進來大半,我想本官提出解除海禁時他們也不會拖後腿”。

    黃奇胤想起自已經歷,深以爲然地感慨道:“是啊,此等大事莽撞不得,需得從容佈局。謀而後動,現在不思慮周詳準備充分,待到朝堂上公佈政見的時候,已是圖窮匕現的最後決戰,那時再想應對已經遲了,一個不慎就要被打落九宵,從此不得翻身。”

    吳傑道:“嗯,積寸累銖。正該如此,只是朝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手握大權的官員,有的鼠目寸光沒有遠見,有地是內地平原地豪紳大族出身,擔心開海解禁會影響到他們的家族利益,有地是愚腐老朽,牢牢把持着天朝上國只受朝貢、不予通商的想法,要讓他們點頭可有些難度”。

    彭繼祖不以爲然地道:“兩位大人是不是太過慮了?皇上對咱們廠督大人的寵信無人能及。只要皇上點頭,他們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理他們作甚?”

    楊凌搖頭道:“朝中比不得軍中,軍令一下根本沒有商量餘地。這些大臣只是這些勢力的首領,有他們帶頭反對,必然有相當多的官員隨之作梗,就算是皇上也沒辦法在羣情洶洶激烈反對地情況下強行下詔的”。

    他若有所思地想了片刻。脣邊浮起一抹笑意,轉而對吳傑道:“這些人,吳老可擬了名單?”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