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第177章正合朕意(第1/4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第177章正合朕意

    楊凌來到宮門,轎伕和四名侍衛自去一旁避風處曬着暖洋洋的太陽休息,楊凌住的太遠,平素都是騎馬進城,如今兩個匪首一個逃遁、一個不知是否還隱在京師,楊凌不敢大意,怕萬一捱上一枝冷箭。

    這頂大轎的豪華半臥式軟座已拆了,設成前後兩排,臨着轎窗紗簾的前排坐着與他衣飾相同的伍漢超,楊凌坐在後邊,從外邊絕看不出任何疑處。

    楊凌是宮裏的常客,那值守侍衛雖三日一輪換,也都認得這位大人了,午門將軍接了牙牌,虛應其事地瞟了一眼,就滿臉堆笑地雙手奉還楊凌。

    楊凌順手把牙牌揣回懷中,問道:“皇上還沒下朝吧?”

    午門將軍笑道:“是的大人,下官就守在宮門,各位大人還未出宮呢”。

    楊凌點了點頭,未從金水橋過,徑從側方繞過太和殿。此時鐘鼓齊鳴,百官退朝,楊凌站在一處樓閣廊柱下候着文武百官退出,皇帝的儀仗向後殿行去,直至那黃羅傘蓋看不見了,他才舉步繼續向中殿行去。

    走到華蓋殿前,只見兩位大人怒衝衝地從殿門出來,堪堪與楊凌打了個照面,楊凌見是曾三元及第的大才子王鏊和詹事楊芳,不覺有些意外地停住,向他們拱手施禮。

    劉瑾貶黜劉健、謝遷之後,楊芳怒而告病還鄉,有些日子不在京裏了,今日乍見他露面,雖然一向不投緣,楊凌仍以禮相待。

    楊芳老而彌堅,雖知楊凌如今職位未變,但權力極大。幾有左右朝政的影響,仍是目不斜視,擦肩而過。

    王鏊對楊凌觀感大變,尤其上次百官雪夜跪宮,楊凌勸皇帝收回了奸黨榜,又保舉致仕的楊一清和在獄的王守仁領兵掛帥後,對他觀感更佳,見楊凌施禮。忙停下腳步匆匆還了一禮道:“楊大人少禮,楊詹事和李大學士起了爭執負氣離去,王某去勸解一下”。

    王鏊、楊芳素與李東陽交好,楊凌不知他們之間有何爭執,忙含笑道:“王大人自便”,王鏊苦笑一聲,提着袍裾急追楊芳去了,楊凌怔想了片刻。返身走入華蓋殿。

    小內侍見楊凌來了,正要高聲唱禮,楊凌揮手製止,一掀厚羊氈的蓋簾兒,走進右側暖閣。只見李東陽坐在椅上,正執筆批閱着奏摺。

    瞧見楊凌進來,李東陽忙擱筆起身,向他笑道:“楊大人。今日怎地有暇來訪?快快請坐。”

    楊凌笑道:“不勞大人動手”,說着自去扯了把椅子在案頭坐了,李東陽喚人奉上一杯熱茶,坐下說道:“本官驚聞昨夜有大羣盜匪明火持仗去你府上爲禍,刑部的呈文語蔫不詳,大人那裏可有詳情了?”

    楊凌道:“被俘的幾個盜匪雖然悍不畏死,廠衛地酷刑卻非血肉之軀可以抵擋,不由得他們不招。據那些盜賊招供,他們的首領大盜楊虎確實有意謀反,不過這次夜襲我的府邸,似乎是臨時起意,不過他們糾集這麼多人手悄然抵達京城到底所爲何來,那些盜匪也不知詳情”。

    李東陽蹙着眉頭微微頷首道:“刑部公文我已仔細閱過,若說他們就爲楊大人而來,情理上說不通。更沒有必要化名楊福結納大人。看來確實是臨時起意,變更謀劃。他們進京的原來目的到底是什麼,倒讓人費盡思量了”。

    楊凌一笑道:“此時讓刑部和霸州官府去緝察便是,愚民相信些虛妄之言,自以爲真命天子的滑稽戲數不勝數,如今朝廷行文通緝,諒他們也玩不出什麼花樣兒了。

    河南澠池村不是有人以皇帝自居,一個村子半村人都是宰相、大臣,十歲的娃娃都封了站殿將軍,稱孤道寡的二十多年才被朝廷發現麼?先帝聞訊只是大笑置之,那些愚民一個也未懲治”。

    李東陽若有深意地看他一眼,捻鬚道:“楊大人似乎對這些有逆反之意地強盜頗有寬宥諒解之意?”

    他搖頭道:“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楊虎比不得那些愚民,他既聯絡三山五嶽的綠林大盜,蓄謀造反,甚至在天子腳下襲殺朝廷重臣,可見其兇悍,一旦起事,爲禍甚烈啊”。

    楊凌點頭道:“大人說的是,不過盜患根本卻在朝廷弊政,否則今日去了楊虎,明日又有張虎、李虎,終是殺之不盡。

    先帝秉國十餘載,勵精圖治,是千古少見的聖明賢君,奈何這些年天災不斷,常常這裏水患汪洋、那裏赤地千里,再有一些酷吏貪官不體恤民情,百姓缺衣少食,纔不管朝廷是清明還是昏庸,被有心人一蠱惑,難免有人作亂。”

    他舉杯喝了口茶,繼續道:“下官引進的南洋作物,可使大明糧食產量增長數倍,可濟無數百姓,下官以爲楊虎突然起意謀害本官,就是爲了暖窖中培育的種苗而來,他起初或是被迫爲盜,如今賊衆日盛,貪慾大增,有心窺測國器,自然不擇手段。”

    李東陽呵呵笑道:“本官自聽了你引薦的幾種南洋作物,曾派人往南洋調查過一番,那作物確實產量甚大,我雖不知東北、西北是否適宜種植,不過江南大片土地一定是不妨事的”。

    楊凌喜動顏色,急忙道:“大人調察過了?下官並無誑言,乾旱、寒冷之地也是適宜種植地,開春試種之後便知端倪,不過這隻能讓百姓填飽肚子,要想富民強國,解除海禁勢在必行。

    沿海百姓至少佔大明百姓四分之一,那些地方三山六水一分田,土窄人稀,五穀不豐,邊海之民皆以船爲家、以海爲田,海禁之下。百姓生計蕭條,嘯聚爲盜者日衆。

    解禁通商,不僅僅富實百姓、充盈國庫,而且可以加強與海外萬國交流,夷有所長,吾有所短,取長補短,海納百川。對於開拓大明人的眼界和見識、朝廷拓疆展土、強大軍伍、威加四海都是必由之路。閉門造車尚且出不合轍,何況偌大的國家?”

    李東陽點頭道:“沿海情形,我也着人詳細調查過,昔人謂:弊源如鼠穴,也須留一個,若還都塞了,處處俱穿破。解禁通商亦有其害,但治政本來就是要棄害取利。因噎廢食殊爲不智”。

    他擡起眼睛微笑道:“本官其實已斟酌多日了,我願意支持楊大人解除海禁、與番國通商的政略,不過依我之見,尚有兩點有等商榷,一是朝廷百官不宜說服。二是若現在全面解禁、顧此失彼,海上倭寇之亂尚未......”。

    楊凌興奮地道:“第一個不算難處,只要李大學士首允,其他的儘管交給下官去辦。這第二樁。大人所慮甚是,下官以爲可以先重開寧波、廣州市舶司,增開天津市舶司,加上原有地泉州市舶司,共爲四處。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