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第1/2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呂布生長幷州,少年時爲鄉中輕俠,後來從軍,征戰至今,已有一二十年,不管是治軍,抑或是用兵打仗的方略,還都是有一套的。他的這個攻打潁川、殲滅孫堅援兵,之後再取平輿的戰術方略,的確頭頭是道。不僅考慮到了敵我雙方部隊的優劣,而且與他早前相較,於政治上也有不小的進步,至少知道了借重張邈、陳宮等大名士的清譽,來減輕潁川士人的反抗。

    當然了,計劃得是不錯,能否得到實現,這就需要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會是怎麼樣的了。

    給張遼、郝萌等將下達過命令之後,便與次日,侯成、曹性留守,其餘出戰的各部離城,在呂布的親率下,潛行往去潁川郡。

    呂布因喜“大呂亭”這個地名,故此他的駐帳之地,後來選擇了大呂亭所屬的褒信縣。褒信縣的位置,比較靠汝南郡的東邊。從此縣出發,沿汝水南岸一路向西,過安城、慎陽、北宜春、陽安、吳房、灈陽等縣,總計行約二百里,即至與潁川郡接壤的西平縣。

    西平縣於春秋之際,是柏國之土,現今縣之西北,鄰潁川之處,尚有一亭,名爲柏亭。

    在其縣內,現又有一亭,名叫棠溪,有一水,名叫龍淵。

    這個棠溪和龍淵,在戰國的時候,都是相當出名的。

    戰國時期,西平此地屬韓國。韓國的劍,以堅利而聞名當時,是所謂“天下之寶劍,韓爲衆”,戰國時的縱橫家蘇秦又說“韓之劍戟,出於棠溪”,此“棠溪”,即現今之此棠溪亭。棠溪在那個時候產鐵,而且產的都是好鐵,號稱“天下之利”,韓國因此用之鑄造兵器,同時,用龍淵的水,對新鑄的刀劍加以淬鍊,從而所得之兵器,銳利非常。劍有龍泉之名者,這個龍泉,實際上指的就是西平的龍淵,只不過到唐朝時,爲避李淵的名諱,故而改爲了龍泉而已。

    呂布佔據了汝南南部的十餘縣後,聽說了龍淵便在西平,亦曾專門遣派軍吏,到此求劍。

    只是,當下距戰國時期已遠,棠溪如今雖仍產鐵,可鐵的質量早不如戰國時期了,於今又是已入亂世,西平、棠溪的鑄劍師們,要麼在黃巾亂時,或從了黃巾,不知死活,或亡於亂中,卻也是沒什麼擅長鑄劍的人了,故此,呂布是一柄好劍也沒求得,到最終,那被派去的軍吏,自西平縣豪強家中,索要了幾柄他們的藏劍,拿回去算是交差了事。

    這些且不必多提。

    只說呂布率兵到了西平縣。

    西平縣城,位處於藎╳u)水南岸,與潁川郡的定陵縣大致成南北對應的方位,舞陽縣在其西北,郾縣在其東北。從西平縣城到定陵縣城,約五十多裏;到郾縣縣城,約八十里左右;到舞陽縣城,約四十里。呂布把張遼、郝萌召到中軍,令他倆各引本部,與自己分兵。

    郝萌引兵士千人,朝東南行,往去郾縣;張遼率兵士千人,朝西北行,往去舞陽。

    呂布自率高順等部,共計五千步騎,徑過菟,北擊定陵。

    卻說張遼與呂布、郝萌分兵以後,率領部曲,亦過了菟,沿着官道,朝向舞陽進發。

    出褒信縣之前,呂布已經把舞陽、定陵、郾縣此三地的孫部守將、守兵的情況都打探清楚了。

    因爲這三個縣,皆與汝南接壤,而且其接壤之地,現都被呂布佔據,可以說是潁川東南方的邊地了,故是被孫堅任爲潁川都尉的弘諮,在此三縣中,俱屯駐了不少的兵馬,三城的守將亦都是孫堅部下小有名氣的鬥將。舞陽縣的守將,名叫徐元,駐兵八百餘人。

    過了菟,張遼傳令部下,叫暫停前進。

    其帳下左右的將校,不解其意,便有他素來親近的一人,叫做楊松的,問他說道:“將軍,爲何才過菟,離舞陽尚遠,就叫部隊停駐?”

    ——張遼本是幷州刺史丁原之州府中的從事,受丁原的差遣,入洛陽,聽令於何進;後來何進敗亡,他與大多數的何進舊部一樣,改從董卓;董卓又敗亡,他乃改從呂布。不管怎麼說,呂布與他曾經都在過丁原、董卓的帳下,有同僚的舊誼,而且兩人皆幷州人,呂布是五原郡人,張遼是雁門郡人,此兩郡且還接壤,又是風俗相同、語言相通的州里老鄉,因而儘管他先後的兩任主將,丁原、董卓都是死在了呂布之手,可他作爲一個來自邊州的武人,要想在排外、鄙視邊地武人的朝中、中原立足,亦無有別的辦法,只能追隨呂布而已。

    也正是因了張遼不是呂布的嫡系,兩個人嚴格說來,倒往幾年前,還是平起平坐的關係,故是,張遼所部在呂布的軍中,相對的較有獨立性,呂布欣賞他的武勇和智謀,知其儘管年輕,卻有上將之材,爲了籠絡他,也是頗下本錢,最先舉他爲騎都尉,前不久,在自己被袁術表爲汝南太守之後,又表他爲了一個雜號將軍。

    張遼今年二十四五歲,身形雄壯,狀貌魁梧,大約是因了少年時期,就經常經歷邊亂,早早從軍,征戰沙場,飽受風吹日曬的緣由,卻是年歲不大,心態和相貌都甚爲老成。

    他摸了摸頷下的鬍鬚,說道:“舞陽縣中有守兵八百餘,其守將徐元,名聲雖然不及程普、韓當、黃蓋等人,然亦孫文臺軍中的勇將是也。而我部在汝南境內時,可以隱藏行蹤,過了菟,入到潁川郡,沿途多鄉里,咱們的行跡,卻就不能隱蔽,必定會被這些鄉里的百姓報與舞陽城中知曉,徐元部的兵馬既不比我部少多少,他又頗勇悍,我料在他聞我部往攻之後,極有可能會引精卒出城,半道伏擊於我。是以,我令部隊暫停前進。”

    楊松與張遼是老鄉,也是雁門郡人,素服張遼的智謀,聽了張遼此話,深以爲然,於是說道:“想來將軍應是已有對策,敢問將軍,打算何以應對?”

    張遼說道:“你傳我軍令,命兵士們就近伐樹,製成鹿角,人持一支。”

    “鹿角?”

    鹿角又叫鹿砦,是一種形似鹿角的障礙物。此物可以用於守城,也可以用於守營。

    張遼點了點頭,說道:“對。”

    楊松倒也不是笨人,很快就領悟了張遼的用意,說道:“將軍是想用鹿角作爲我部行軍時、萬一真的遇伏的防禦麼?”

    “不錯。”

    鹿角的作用是阻擋敵軍的前進。張遼部曲千人,人手一支的話,當遇到敵人突襲,足可以之臨時、快速地築成一片防禦工事,或言之,可以用之簡單地築成一座臨時的營寨。

    楊松明白了張遼的意思,不作耽擱,便就即刻把張遼的命令傳達了下去。

    凡有河水的地方,便多樹木。樹不難找,鹿角也不難制,張遼部下的士兵們一起動手,用了不到半天,便製成了千支鹿角。製成罷了,按照張遼的命令,人手一支,這才繼續行軍。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