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第1/2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辛評的建議,不得不無疾而終,倒不是因爲袁譚懼怕陳買所統的那萬餘青州兵。

    青州境內,黃巾肆虐已有多年,青州各郡不能平亂,只能勉強自保,由此就可見青州兵的戰力應是不高,且青州兵中,也沒有什麼出衆的戰將,是以,對陳買拼湊而得的這些兵馬,袁譚是不怕的。就不說辛評、郭圖有謀略,張郃是機變之將,只袁譚所率的萬餘冀州兵,那可都是在與公孫瓚的兩次惡戰中鍛煉出來的,不能說全是精銳,可戰力也絕對都是上流,因而,只從戰鬥的角度講,袁譚是有信心,憑藉麾下的部隊,對抗田楷、荀成和陳買的聯軍的。

    但問題在於,陳買接受荀貞的上表,統帶青州兵來助田楷,這不僅是一個軍事問題,還是一個政治問題。

    這代表着,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陳買、荀成、田楷,此三方的政治力量,結成了一個同盟。

    這就產生了兩個不利於袁譚的結果。

    一個是攻略青州方面的,陳買能夠召集到青州諸郡的兵馬,就說明他得到了以孔融爲首的青州諸郡之長吏的支持。

    亦即是說,比之焦和死後的羣蛇無首,現下的青州,暫時團結在了一起。

    那麼在這麼個背景下,袁譚就算是打下了平原郡,然而亦可以預見到,當他再向樂安、濟南等青州郡縣進兵的時候,遇到的阻力就會比之前青州羣蛇無首時強上很多。

    而袁紹現在的主要精力,不在青州。

    他的主要精力在黑山軍上。

    取外必先安內,內部不穩,如何可以向外?

    以太行山爲根據地的黑山羣賊,在袁紹與公孫瓚的兩次鏖戰中,都與公孫瓚款曲溝通,對袁紹的側翼和後背造成了不小的威脅,乃至前不久,鄴城都被黑山軍給打下了。之前是騰不出手來收拾他們,現在公孫瓚退回去了幽州,袁紹豈會還能再容忍他們?

    先從韓馥那裏奪下冀州,然後穩定境內,之後,再取青州、幽、幷州,以最終達成坐擁北方四州之地,南向以定天下的遠景,這個戰略規劃,既是袁紹初至冀州時的設想,也是逢紀後來給他獻的謀策,並且於此一點上,袁紹帳下的冀州士人與潁川士人,卻是難得的意見一致。

    故此,袁紹這次遣袁譚來打平原,其實不是爲了就要在這一戰中,便把青州佔下的,他是出於剛把公孫瓚打回幽州,田楷在平原孤立無援的考慮,乃才遣了袁譚來進攻平原郡。

    既是爲了清除掉田楷這個被公孫瓚留在青、冀的釘子,也是希望能夠趁着青州目前無主的這個有利局面,先把平原郡這個青州的西大門搶奪到手。

    袁紹沒有大舉用兵青州的打算,換言之,他即使會再給袁譚遣派援兵,勢必也不會遣派太多,那麼,只憑手頭的這萬餘兵力,面對暫時團結的青州,袁譚估摸着,打起來很可能就會喫力。

    另一個不利於袁譚的後果是眼前戰局上的。

    站在青州的角度看,袁譚是外來的侵略者,徐州也是外來的侵略者。

    這也就是說,歷城的趙雲部、將到歷城的荀成部,與袁譚一樣,本來都是青州的敵人。

    如此,帶兵身處敵國,荀成、趙雲不免就需要一邊支援田楷,一邊還得顧慮歷城的安危,——當他們在平原郡與袁譚部作戰時,濟南國會不會趁機圍攻歷城?這樣一來,荀成、趙雲後顧有憂,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與袁譚部的交戰中。這對袁譚部是大爲有利的。

    可現在,陳買、荀成、田楷,心照不宣地結成了一個同盟,那麼對歷城的安危,荀成、趙雲就能放心許多,他倆就不僅能夠較爲專注地與袁譚戰鬥,且他倆部中可用之投入平原郡戰場的部隊也就會因之增多。

    田楷目前尚有兵兩三千人,荀貞所遣的荀成部,兵馬估計在三千到五千間,歷城的徐州守兵兩千上下,陳買所率萬餘。加在一起,田楷、荀成、陳買三方,共有可戰之步騎兩萬餘衆了。

    在兵力的數量上,已經超過了袁譚部。

    卻是說了,袁譚不是可以調曹操的部隊來幫忙麼?

    他的確是可以調,但曹操連敗,其現有之部曲,很多都是新招募到的,戰鬥力不強,是其一;荀貞分濟陰郡西,與東郡接壤的離狐等五縣,別設離狐郡,以東郡人、悍將潘璋屯駐之,這個離狐郡,其實就是個軍事區,潘璋所駐在之離狐縣的縣城,距離東郡的郡治濮陽,僅僅四五十里地,其間且無什麼險隘,朝發夕至,老實說,對曹操真的是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故是,曹操能調去幫袁譚的兵馬,頂多也就萬人,此是其二,其一、其二兩個緣故,就決定了曹操只能給袁譚錦上添花,無法給他雪中送炭,袁譚是不能依仗於他的。

    接到陳買統兵萬餘,將至濟南郡的軍報,袁譚再次召請辛評、郭圖、張郃計議。

    討論過後。

    郭圖說道:“田楷、陳買、荀貞,這三個人,互相之間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且他三人俱對青州有貪圖之念,他們就算是因爲畏懼我冀州兵銳,而暫時結成了同盟,我料之,這個同盟也必是極不穩固的,早晚他們會反目成仇,自相攻鬥。

    “誠如仲治適才所言,現今他們三方結盟,形勢稍不利於我,眼下之計,確是可以用趙公說和明公與公孫瓚爲由,暫先撤軍。等到他們三方內鬥之後,使君趁其隙,再提兵來坐收漁利!”

    仲治,是辛評的字。辛評與郭圖的年齡相仿,兩人又是老鄉,彼此的關係很是親近。

    “趙公說和明公與公孫瓚”,這個“趙公”,說的是趙岐。

    去年,李傕、郭汜掌了朝權以後,遣太傅馬日磾持節撫慰天下,以趙岐爲副。馬日磾後在南陽被袁術扣留,王節也被袁術奪了去,着實是憤懣不堪;趙岐去了冀州,則是非常受到袁紹的禮重。正好公孫瓚懷恨被袁紹哄騙,南侵冀州,趙岐遂出面爲袁紹和公孫瓚兩人說和,但當時公孫瓚兵強馬壯,卻是自然不肯,拒絕了他。遂有界橋之戰。前不久,便在袁紹再戰再捷,又在龍湊獲得勝利後,在沮授等人的暗示和推動下,趙岐又出面做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的和事老。公孫瓚連吃了兩場大敗仗,這回沒了上次的傲慢,而袁紹這邊之所以會讓沮授等暗示趙岐,本就是袁紹急着收拾冀州,也不想再與公孫瓚打下去了。由是,趙岐此回的說和,竟是得到了公孫瓚與袁紹兩人的配合,不僅都願罷兵,兩邊還商量着結個親家。

    公孫瓚、袁紹的願意

    罷兵,都只是權宜之策,兩人都不是真心的。

    也所以,雖是那頭都肯罷兵,還商量結親,而這廂之前,袁譚該打田楷,仍舊是打。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