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简体
第二章 恨別鳥驚心(第1/3頁)
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
    晚春時節,東京城在地震。

    不過坦誠說,趙玖很難跟這些人一樣感同身受,尤其是河北那樁子事。

    你從個人感情上來說吧,很多人趙玖見都沒見過,你讓他如何如何也有點強人所難,你要是從公理心上來講,大約是有點同情的,但後來上過戰場,從亳州到兩淮再到南陽再到東京,一路上見到家破人亡的事情也太多了,那點同情心早就被更慘的時局給消磨的差不多了……

    所以這就引申出了一個問題,你穿越成了趙宋皇帝,你就立即把自己擺到皇帝位子上了嗎?把上億的人口當成你的私人戰略遊戲玩具?

    又或者思想覺悟高端一點,你覺得這個國家是趙宋皇室的附屬品,還是說趙宋皇室是這個國家的附屬品?

    對於趙玖而言,這個答案不問自明,對於大多數文武臣僚而言,這個答案似乎也不問自明。

    唯獨這個問題根本沒法溝通,所以這就很煩。

    回到跟前,東京城上下這一日全城震動,如喪考妣,有流言說,邢皇后和幾位公主根本不是之前時候死的,而是今年金人敗退回去,死了家人的金將爲了泄憤殺掉的,後來被撻懶、兀朮、粘罕什麼的發現,發現只剩倆孩子了,也覺得掉份子,所以編造了一個說法,並將倆孩子隨手送了回來。

    這是很有可能的,但也沒什麼意義,尤其是對趙玖,他反倒不能理解爲何泄恨的不能順手殺了趙佶父子,反而要殺無辜的女人,以至於繼續留着那倆人隔空噁心他?

    相對而言,揚州那檔子事,說實話,東京城上下反而只是感慨李綱倒黴,所謂震動也只是停留在官場層面上……而這個原因倒很簡單,因爲這年頭幼兒死亡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趙宋皇室也躲不掉,甚至本身就有死嬰兒的傳統。

    不過,在趙玖這裏就又反過來了……真要說兩件事情裏面他更在意哪一件,反而是南邊這一件。

    原因有二:

    首先,從公的一面來講,正如趙官家那天聽到消息後的反應一般,他是真爲此事動搖了朝中格局,動搖了他一直苦心維持的朝堂穩定感到憤怒!

    須知道,他一直在避免內耗、避免黨爭,然後儘量維持朝堂總體格局的穩定,因爲他知道自己真正治國是無能的,而在他無法真切處置各種國家庶務的時候,是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文官體系來替他管理國家的……但誰能想會出這種意外?

    而宗澤已死,李綱一旦再去位,就意味着朝堂要從最高端開始自上而下進行新一輪的大規模人事洗牌……可哪有那個時間浪費在人事建設上?

    其次,從私的角度來說,作爲一開始穿越過來後就接觸到的枕邊人,真要說趙玖會對哪些高高在上的趙宋皇室人物有些感情的話,那必然是他一直覺得有些對不起的潘賢妃……

    這種感情加上某些沒什麼可遮掩的、不管是好是壞的雄性本能,就導致潘妃母子一直是壓在他心裏的一塊石頭。

    現在石頭鬆開了,下面心口上說不上傷口卻也脆弱的一面反而無可遮掩。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要做出安排和應對的。

    “吳夫人年紀不大,也沒有養孩子的經驗,神佑、佛佑……”冷冷清清的崇政殿上,面對着數十名眼下在東京的重臣,趙官家話說到一半卻稍微卡了一下。“倆孩子才四五歲,先送到吳氏族中,尋年長婦人好生照看,撫養……該如何就如何。”

    獨自肅立的御階之下的百官之首呂好問即刻拱手應聲,這件事雖然引起全城震動,也確實讓所有人心裏起波瀾,但從表面上來看,真要處置下來,也就是這一句話而已。

    唯獨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趙官家回到東京舊都,朝廷百官哪怕爲了一個大義名分也不能說一個走字,但此地畢竟毗鄰前線,天晴的時候隔着黃河便能望見金人旗幟,再加上河南生產破壞嚴重,所以此城卻也不可能朝着舊日規模恢復。

    實際上,所謂達官貴人、富商財主中的頂級人物,卻只有一個昔日的珍珠吳家舉族遷移了回來……倒正是吳夫人的孃家。

    其餘的,便是邢皇后的孃家邢氏,還有潘賢妃的孃家潘氏,現在都舉族隨太后在東南揚州。

    甚至,趙宋宗室的大部分人物,包括趙宋宗正趙士?,與一位地位最顯赫的、八十多歲的老帝姬或者說老公主了,眼下都在東南盤桓。

    而朝中說起東京城內的外戚宗室之流,一般就是指吳氏與趙士?的親家汪氏了。汪氏還好,到底是拐着彎的,吳氏就有些被大家刻意避諱,也就是万俟卨、楊沂中這種御前心腹纔會與之刻意親近。

    所以……

    “吳氏當然妥當……”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自從這兩個消息同日傳來之後,御前氣氛就變得和諧了許多,首相呂好問此時緩緩頷首,周圍人連個表態的表情都沒有的。

    但是,這句話說完以後,冷冷清清的崇政殿還是不免繼續冷清了下去……因爲即便是隔了一日才重開朝議,但所有人都還是對接下來要議論的幾件事情有些措手不及。

    “揚州那邊的事情與李公相無關……”趙玖自己也停了片刻方纔正式表態。“小兒驚厥,固然可惜,但也是尋常事,不值得爲此動搖大局。”

    “臣不以爲然。”

    反對聲赫然來自於已經不知多久沒表態反對過他人的呂好問,而這讓坐在御座上的趙玖幾乎無奈。

    “不錯。”許景衡也嚴肅出列相對。“官家,這件事情不在於官家是否大度,願不願意放過李公相;也不在於事情本身跟李公相有多少牽扯……李公相爲超階的平章相公,軍政統攬於揚州,把控東南,說白了,乃是官家將東南之地、東南之人,還有太后、賢妃、皇嗣一併託付給了他……如此前提,莫說皇嗣薨去跟兵變有關,兵變又是他惹出來的,便是與他無關,他也要爲之負責的!”

    “官家。”汪伯彥也上前一步,正色跟上。“皇嗣雖無太子之位,卻有太子之實,於李公相而言,是半主名分的……若不處置李公相,反而是要將他置於逆臣之所在。實際上,官家不妨想一想,一個皇嗣平白在官家身外沒了,總得有人要爲之負責的,不處置李公相,難道要處置太后或者潘賢妃?”

    “官家。”呂頤浩此時無奈站了出來。“臣素以爲李綱粗暴無能,而且素來與之不和,但臣曾爲東南守臣,對揚州事卻也知曉一二……昔日東京淪陷,官家將太后、賢妃、皇嗣,乃至於宗室盡數安頓於揚州與東南,達官貴人聞風而動,彼處聚集富戶豪門貴人無數,又多攜金銀寶物……故此,一朝聞得兵禍,繼而失控,也是道理上的事情,所以這次揚州驚亂,着實怪不到李公相頭上。”

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